“圍爐煮茶”成年輕人社交新寵:舌尖上的非遺傳承
12月1日,成都一茶館內坐滿了“圍爐煮茶”的民眾。近期隨著“圍爐煮茶”這一新興吃茶方式逐漸風靡,中國多地都市掀起一股冬季消費新風潮,“圍爐煮茶”成為了年輕人社交的新寵。據報道,目前成都有超過20000家各式茶館,其中提供“圍爐煮茶”服務的約有上千家。
對中國人來說,烹茶品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們哪有沒喝過茶的;陌生則是因為,那種圍爐烹茶、隨意談笑的場景似乎只存在文學影視作品和久遠的記憶中。如今,茶,這種傳承千年的中國飲品,在這個冬日又引領了一股新的風潮。
茶的歷史悠久,其所攜帶的文化含量也精深、龐雜、厚重。就在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個項目堪稱我國人類非遺申報項目中的“體量之最”,共涉及15個省(區、市)的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涵蓋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黑茶、黃茶、再加工茶等傳統制茶技藝和趕茶場等相關習俗。該遺產項目世代傳承,體現了中國人所秉持的謙、和、禮、敬的價值觀,對道德修養和人格塑造產生了深遠影響,并通過絲綢之路促進了世界文明交流,在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就拿“圍爐煮茶”來說,在古代稱為茶宴,是朋友間以茶為宴席的一種品茗清談之舉,始于南北朝,興盛于唐宋,曾被視為文人騷客社交、寄情抒懷的表征。可以說,茶宴是茶藝的組織化、集中化、規范化呈現,從茶葉的選擇到烹茶的器具都十分講究。茶湯煮好,朋友們談笑風生,對一杯茶湯進行品鑒,從而實現與客人飲茶經驗的積累和人生感受的分享,喚起對美的想象以及對生命的感悟。
今天,古老的茶文化經由網紅經濟的開墾,在現代土壤中被重新激活煥新,這樣的“打開方式”令人欣喜。其實,和古人相比,“圍爐煮茶”的走紅,不在茶葉,也不在器具,而在于場景、在于形式、在于時間,飲茶已經脫離了單純的生理需要,走向社交、心靈慰藉、疏解情緒等層次。圍聚的形式背后,是年輕人想要舒緩壓力、追求精神自由。也許,壓力和愁煩就在這一杯茶中得到了釋放和緩解。
不論是喝茶還是品茶,不論是一人獨飲還是邀友會飲,不論是對茶本身的生理感受還是茶宴所包含的豐富文化意涵,都能涵養生命,使生命片刻間脫離庸常和俗世,獲得從容、靈動的生命體驗。這種對時間和場景的消費,既暗合了傳統茶道的意味,也讓茶成為了真正的活的非遺——舌尖上的非遺。
圜坐紅爐唱小詞,旋篘新酒賞新詩。大家莫惜今宵醉,一別參差又幾時。我們有理由期待,隨著對茶文化的不斷發現和挖掘,更多的老傳統將會嬗變為新風尚,進而演變為新的傳統,古老的茶文化也將被更多的年輕人所接受,并煥發出持久的生命力。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趙清源

生活新聞精選:
- 2023年05月08日 10:04:01
- 2023年05月08日 04:57:39
- 2023年05月05日 04:01:23
- 2023年05月04日 03:09:19
- 2023年04月28日 14:48:57
- 2023年04月28日 14:13:51
- 2023年04月25日 16:19:31
- 2023年04月25日 16:15:57
- 2023年04月21日 14:35:27
- 2023年04月17日 11: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