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有序放寬防疫措施,為何未見大暴發?

    分享到:

    香港有序放寬防疫措施,為何未見大暴發?

    2022年12月07日 10:34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隨著冬季來臨,香港氣溫也在驟降,新冠疫情再度升溫,單日確診數字連日在高位徘徊甚至數度躍上萬宗。但卻未曾再出現如年初第五波疫情那樣的幾何式上升,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衛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日前在疫情簡報會答記者問時表明,現時仍有空間觀察疫情發展,而不急于收緊防疫措施。

    圖為香港疫情簡報會。陳永諾 攝
    圖為香港疫情簡報會。陳永諾 攝

      眾所周知,香港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入境檢疫措施及社交距離措施皆已在今年有序放寬,社會活動大致恢復正常,訪港旅客數字亦在攀升,奧密克戎多個新變異病毒株也在本地出現,但為何未見疫情再度大規模暴發?現時流行的病毒致病性及死亡率如何?香港抗疫有哪些經驗或啟示?就有關問題,中新社記者訪問兩名香港醫學專家許樹昌和金冬雁一一拆解。

      問題1:防疫放寬、疫情反復,但未見大暴發?

      專家答:混合免疫屏障建立。

      分析疫情走勢前,首先要了解,為什么香港確診病例會出現新一輪上漲。“那是因為香港大部分人經過自然感染或者接種疫苗獲得抗體后,經過一段時間免疫力逐漸下降。”但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病毒學家金冬雁強調,這并不改變一個事實是,在經過自然感染或相當高的疫苗接種率下,香港擁有了混合免疫力,形成了群體免疫屏障。簡單而言,市民大眾都對病毒有了比較強的免疫力。

      金冬雁提到港大的一項研究數據表明,在今年2月香港整體的中和抗體保護率只有20%,“所以會暴發第五波疫情”,而到5月這一數字已上升至90%,其后一直維持這一水平,因此病毒傳播大大減弱。

      香港特區政府專家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講座教授許樹昌指出,第五波疫情暴發時香港整體接種率較低,但現時一劑及兩劑疫苗接種率均已突破90%,三劑疫苗接種率則達到82%。加之已有相當規模的群體感染,具備的混合免疫力對減少重癥及死亡形成了很好的屏障。

      問題2:新的變異病毒株不斷出現且流行,威脅性如何?

      專家答:奧密克戎較阿爾法和德爾塔顯著減弱,病毒變異趨向穩定。

      許樹昌及金冬雁均認為,疫情發展至今,奧密克戎已較最初幾代病毒,如阿爾法、德爾塔顯著減弱。

      “奧密克戎盡管傳染性很高,但整體病情不是很嚴重。”許樹昌說,盡管現時每日病例在9000左右徘徊,但整體都屬輕癥,重癥少。據他所知,目前確診病人中需入住公立醫院深切治療部(即重癥監護室)人數僅20至30人,而在第五波疫情期間,平均一間公立醫院深切治療部人數就已超過這一數字。

      至于近期流入香港的新變異病毒株如XBB、XBD等,金冬雁認為均屬一種“漂變”,即小的變化,在這過程中,病毒特性、傳染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性等都不會再有大的改變。“我們已經有足夠的工具來應付它,把它對人類正常生活和經濟活動的影響降到最低。”

    香港放寬防疫措施,市民日常生活及經濟活動均在復常。陳永諾 攝
    香港放寬防疫措施,市民日常生活及經濟活動均在復常。陳永諾 攝

      問題3:香港死亡病例錄得上升,又是何解?

      專家答:死亡病例計算標準不同,實際死亡率低于呈報數字。死亡病例大多為患有長期病患且未接種疫苗人士。

      不同地區在計算新冠病毒的死亡病例時,計算標準和習慣都存在差異,無法直接進行橫向比較。金冬雁表示,香港是死者只要首次陽性樣本收集日期的28天內死亡,就計入新冠死亡病例,而不會區分究竟是死于新冠,還是死亡時伴隨新冠感染。一個極端的例子是,因高處墜下離世的死者,由于驗出新冠病毒陽性,也會計算到新冠死亡病例中。金冬雁指出,這就意味著死亡率低于現時公布的數字。

      許樹昌則對此提供了研究估計數字:現時統計的死亡病例中,約六至七成較大可能死于新冠病毒感染,其他死亡病例暫時判斷較大可能因其他疾病或原因導致離世,如中風、腦出血引起。

      而且,死亡病例大多屬患有長期病患、且未接種疫苗的長者。根據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公布的數字,全部死亡病例中,超過95%為60歲或以上長者,超過90%有已知長期病患,超過60%從未接種疫苗。

      香港重點關注“一老一幼”推高疫苗覆蓋率

      “一老一幼”一直是特區政府的重點關注群體,金冬雁認為,只有這兩個群體獲得保護,社會才會更加安全。他以新加坡為例,整體感染病例數字與香港相若,但死亡病例僅香港的五分之一,關鍵就在于新加坡80歲以上長者疫苗接種率高達90%以上。

    香港特區政府重點關注“一老一幼”,致力于推高有關群體的疫苗接種率。陳永諾 攝
    香港特區政府重點關注“一老一幼”,致力于推高有關群體的疫苗接種率。陳永諾 攝

      事實上,特區政府在推動疫苗接種方面可謂多管齊下、不遺余力,不斷完善各區疫苗接種點分布網絡,在同一個流動疫苗接種站,提供多種適合不同年齡接種的疫苗選擇;啟動院舍外展接種安排,安排醫護人員到安老院舍及殘疾人士院舍接種疫苗,還動員社區長者所信任的家庭醫生出馬,鼓勵長者接種疫苗;積極購入可針對新變異病毒株的二價疫苗,并開放予市民接種。

      “疫苗通行證”安排也助力了推高疫苗接種率,“香港很多長者有喝早茶的習慣,但是如果沒有接種疫苗就不可以進入酒樓、餐廳等地,對接種疫苗起到了變相的促進作用。”金冬雁說。

    香港特區政府重點關注“一老一幼”,致力于推高有關群體的疫苗接種率。陳永諾 攝
    香港特區政府重點關注“一老一幼”,致力于推高有關群體的疫苗接種率。陳永諾 攝

      香港經驗劃重點:張弛有度,從未“躺平”

      總體而言,香港在經歷過第五波疫情后,有序放寬了防疫措施,但這并不意味著“破罐子破摔”或“躺平”,香港至今還在執行嚴格的防疫制度。

      首先,特區政府會常態性對下水道生活污水進行病毒監測,病毒含量過高的大廈居民須接受強制檢測,并對未遵守規定人士嚴厲處罰;再者,自疫情暴發以來就嚴格執行的“口罩令”從未放寬;此外不得不提的則是“疫苗通行證”,進入餐廳、健身中心、泳池等公眾地方都要出示“疫苗通行證”,換言之,在香港不接種疫苗寸步難行。

    香港嚴格執行“疫苗通行證”安排。陳永諾 攝
    香港嚴格執行“疫苗通行證”安排。陳永諾 攝

      盡管過去約半年間,疫情出現反復,現時病例數字較低位時上升約八倍,然而死亡病例數字則近上升兩倍,這反映死亡率實則有所下降。與此同時,入境人數上升,但輸入病例數字卻保持穩定。香港特區立法會(醫療衛生界)議員林哲玄相信,在這一基礎上,適當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屬合理。

      綜合多位醫學專家觀點,在香港抗疫的諸多做法中,不乏可圈可點之處:

      1)實施“疫苗通行證”安排,致力于推高疫苗接種率,以形成免疫屏障;

      2)在疫苗接種方面,提供多種疫苗選擇,并鼓勵市民混打,以提升效果;

      3)簡化確診后流程:承認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并對確診病人進行分流,有條件的輕癥者可居家隔離,并通過視像就診,獲安排派送新冠口服藥,病情較嚴重者則入院治療,這一安排大大減低醫療系統的受壓情況,也同時縮短病人的病情,減少惡化可能性。

      文字記者:韓星童

      攝影記者:陳永諾

    【編輯:陳文韜】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国语自产拍在线视频中文,手机免费天天看高清电影,国产免费三级a在线观看